訂閱電子報
第022期 (6)
根據台灣腎臟醫學會資料顯示,台灣的透析病人(洗腎)發生率及盛行率高居全球第一。這可歸功於全民健保讓病人得以就醫、醫療水準高,而提升病人存活率與增加平均餘命,加上病人的器官移植率與死亡率皆低,因此接受透析治療的病人較多[1,2]。
然而,國外研究顯示,一些罹患末期腎臟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 ESRD)的病人,尤其是年紀較大(75歲以上)、有其他合併症、身體功能有嚴重障礙、嚴重營養不良的病人,即使使用透析治療也不能大幅延長其壽命[3,4]。但是他們很少預立醫療自主計畫(advance care planning),與癌末病人相比,亦較少接受安寧療護,導致許多病人在經歷了昂貴的傾入性檢查與治療,承受疼痛與許多痛苦症狀之後,在醫院的加護病房過世[3]。
在發生重大災難時,醫療科系的學生雖然不會被派至第一線參與救災,但在醫院實習的學生可能需要幫忙照顧受災患者,學生也會志願前往災區或避難所義診。因此,醫學系與其他醫療相關科系應該將災難醫學包含在專業教育當中,包括基本急救技巧、災區常見情況與疾病之照護、自我照護…,亦需對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有基本認識。還必須訓練學生的團隊工作能力,強調專業素養,包括專業的態度、行為與倫理[2],以與不同專業背景且能力互補的人士共同合作。
衛生署公布民國九十七年癌症登記報告 肥胖煙酒與檳榔增加罹癌風險
衛生署於4月13日公布「民國九十七年癌症登記報告」,有79,818人發生癌症,平均每6分35秒就有1人罹癌、每千人有3.5人罹癌。
勞委會針對五十家醫療院所進行勞動條件專案檢查,有32%家醫院違法,其中63%為違反工時,包括每7天未休1天、超時工作、未按比例給假。護理師護士公會全聯會秘書長呂月榮表示:護理人力不足,大多數都超時工作,官方即使下修每月工時上限也沒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