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電子報
第019期 (5)
(Published by Lippincott Wiliams & Wilkins)
高擬真情境模擬人與麻醉學教育
創刊於1940年的Anesthesiology為美國麻醉醫學會(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的官方期刊,其所收錄文章涵蓋手術期間照護、重症照護與疼痛醫學等麻醉學領域的最新研究,該期刊的宗旨是將高品質的研究成果推廣至麻醉專科的日常工作中。
麻醉學界自從1980年代就開始開發及應用高擬真情境模擬人(high-fidelity simulators)於臨床訓練,目前台灣許多教學醫院與醫學院校也採用模擬人於醫療人員及學生的教學及評量,由去年輔大舉辦的亞太醫學模擬人研討會即可看出。
使用高擬真情境模擬人的最大優點是學習者不必拿真人當白老鼠來練習處理緊急情況,因此不必擔心會傷害甚至害死真正的病人(當然若處理錯誤或反應太慢,模擬人也會『死掉』),對病人安全與權益而言是一大保障。學習者在安全擬真的環境下,不僅能練習臨床技術,也能學習非技術性的能力(non-technical skills,例如收集資訊、判斷情況、溝通與團隊合作、做決策等),而且可以重複練習,老師也能及時給與指導及有建設性的回饋意見(若是在臨床現場,老師忙著照顧病人,不一定有空指導學習者,或者可能會因為情況緊急與壓力,而用比較負面的言詞與態度來對待學習者)。此外,老師可以依教學需要『控制』病人的病情,或設計一些少見但危急的個案讓學習者有機會體驗。若不考慮所需耗費的經費與人力,這是很好的體驗式教學方法。
以下介紹三個應用高擬真情境模擬人於麻醉學教育的研究:第一個研究是應用模擬人訓練麻醉科新進住院醫師處理手術中的緊急情況,第二個研究是比較接受模擬人訓練與傳統互動式教學的住院醫師在臨床表現上的差異,第三個研究是應用模擬人評量住院醫師的小兒急救能力。
模擬訓練與哈佛醫學院的醫學生教育
Gordon, James A.; Hayden, Emily M.; Ahmed, Rami A.; Pawlowski, John B.; Khoury, Kimberly N.; Oriol, Nancy E.
Academic Medicine. 85(2):370-377, February 2010.
上一篇文章「高擬真情境模擬人與麻醉學教育」著重於住院醫師的緊急情況模擬訓練與醫療團隊的溝通合作,但模擬人也可用來做為問題導向學習(PBL)的補充教材,透過模擬人示範病人的臨床症狀,能讓還沒有接觸病人經驗的醫療科系低年級學生更瞭解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之間的關係,並提升其學習興趣。
立法院於2011年一月十日三讀通過「安寧緩和醫療條例部分條文修正草案」,包括兩個重點:(1)若末期病人意識不清時,可由最近親屬提出終止或撤除心肺復甦的要求,經醫學倫理委員會通過後,停止或撤除心肺復甦術,但這一切都不得違背病人昏迷前的意願。(2)賦予於健保卡加註安寧緩和醫療意願,其效力等同意願書正本之法源依據。